2014年6月1日 星期日

番茄的養分缺乏實驗

隨著課程的腳步,我們在植物生理學的課程中學到植物所需的必須元素及有益元素等,(必需的十七種營養元素中包含碳(C) 、氫(H) 、氧(O) 、氮(N)、硫(S)、磷(P)、鉀(K)、鈣(Ca)、鎂(Mg)、鐵(Fe)、硼(B)、銅(Cu)、鋅(Zn)、鉬(Mo)、錳(Mn)和氯(Cl)等)從而得知當植物缺乏不同元素時會出現不同的症狀。
於是我們打算做個關於番茄的養分缺乏實驗:

實驗植物:聖女番茄種苗(X9)
實驗目的:透過養液栽培的方式來使番茄出現元素缺乏的症狀並觀察之
(養液栽培:養液栽培又稱水耕栽培,為植物生理實驗中常採用的實驗技術之一。所用的營養液,係將必需的鹽類,依一定比例溶於蒸餾水配製而成,除可探知何種元素對植物生長的重要性及植物各部位生長狀況外,且又容易控制養液成分及濃度。行養液栽培時,需有通氣設備提供根部足夠的氧氣,且在養液培養期間,養液要時常加入與更換,以維持養液中正常 pH值。)

養液介質:珍珠石
實驗藥品(由學校實驗室提供):氯化鈣 (CaCl2)  硝酸鈣 (Ca(NO3)2.4H2O) 
氯化鎂 (MgCl2.6H2O)  硝酸鎂 (Mg(NO3)2.7H2O)  
氯化鉀 (KCl)  硝酸鉀 (KNO3) 磷酸二氫鉀 (KH2PO4)  硝酸鈉 (NaNO3) 
磷酸二氫鈉 (NaH2PO4.H2O)  硫酸鈉 (Na2SO4)  
硫酸鎂 (MgSO4.7H2O) 硼酸 (H3BO3)  氯化亞錳 (MnCL2.4H2O)  
氯化鋅 (ZnCl2)  氯化銅 (CuCl2.2H2O)  三氧化鉬 (MoO3)
藥劑用量為學校植物生理老師提供之數據來加入養液 

實驗步驟:
1.以水沖洗掉種苗根上的土,使根裸露後溫柔塞入裝滿介質的瓶中,勿使根受到傷害
2.將各種元素母液及蒸餾水(約500ML)加至填滿介質的瓶中,使根浸在養液中。
3.以鋁箔紙將瓶子給包覆起來,避免陽光照射使得瓶中產生藻類
4.每日觀察並記錄植物狀況,且每隔三天換一次養液,以維持養液中營養條件的平衡。

我們為實驗做了三個組別,一個是供給正常養分的對照組,另外兩個則為缺P及缺S的實驗組,每一組有三個重複,以下為實驗的紀錄結果:






實驗結果與心得:可能在購買種苗時買到不健康的植株,導致在症狀出現前就已經出現一些焦枯及萎凋的症狀,使得無法完成實驗。因為每天都要記錄植株,且常常要把整箱的植株帶到學校換養液,同時又要注意環境及植株本身的狀況,做完可以發現要把營養缺乏的實驗做好算其實不太容易!

2014年5月21日 星期三

番茄的病害(1)-番茄青枯病(Tomato bacterial wilt)



番茄青枯病(Tomato bacterial wilt)

病原菌:Ralstonia solnacearum

原名Pseudomonas solanacearum E. F. Smith




病原生態:本病原細菌寄主範圍頗廣,可感染200多種植物,臺灣常見的寄主是茄科植物。本細菌為土壤傳播病菌,由根部傷口侵入植物體內,被害植株由根部釋放多量的病菌到土壤,感染鄰近健康植株根部,或經由灌溉水帶到其它田園感染。

病徵:本病為維管束病害,危害植物整株,主要由根部侵入。植株雖保持綠色,但快速萎凋而枯死,若病勢進展緩慢時,發病初期在下位葉的葉柄首先呈現下垂,而後葉漸次萎凋,同時莖部形成不定根。被害株莖部橫切,可觀察到維管束變褐色,以手壓之,有乳白色粘性的細菌菌泥溢出,如切取被害莖一小片段放入盛有水的玻璃管中,數分鐘後,大量病原細菌由莖部切口流到水中,顯現乳白色煙霧狀,此為本病簡易診斷法之一。


病原菌特色 : 

特點(一):青枯病菌會在土壤等待番茄出現

長期栽培番茄的農園為病原集中的巢穴。事實 上青枯病本身並非強悍的病菌,對於乾燥低溫環境條件及其他類細菌聚集的地方是較難生存。當面對這些逆境時,青枯病菌也無法形成耐久性的芽胞
  因此當隨著天氣變冷乾燥時接近地表的青枯病菌會死去而減少密度。 但這種弱菌卻會在缺氧的深土層突然變強,等待番茄根伸長而侵害之。

特點(二)青枯菌善於在水中游走

當隨著氣溫上升,番茄根會伸長並與土裡的青枯病菌接觸而受感染,進而影響 其的地上部。當青枯病菌接近地上部時會暴增於地表層。接著會隨著水份擴散至全 部田圃土壤。
青枯病菌的外表為身長約微米卵狀並繫著約 2微米的尾巴,作為推動其游走的 馬達,故當在有水的環境則很容易蔓延感染其他番茄株。

特點(三)容易經由線蟲及剪刀擴大感染區域

事實上,青枯病菌無法自己在番茄根上鑽洞而侵入,而是尋找有傷口的根部侵 入,特別是遭受線蟲侵害的根。換言之,線蟲可說是青枯病菌傳散的最佳搭檔,據研究,青枯病感染約有50% 是由線蟲傷害所促成,另外的50%中有25%是摘芽作業, 25%是由摘葉時之剪刀所傳染,也就是說是農友的作業所造成



防治方法:

一、
預防重治療,最好選擇稻田輪作。
二、
該病為細菌性病害,多由土壤傳播,發現病株隨時拔除。
三、
避免連作。
四、
不能偏用氮素肥料。整地時每分地用100公斤石灰調整土壤pH值。
五、
種植抗病品種。
(鄭安秀提供)
六、
充分曬田可減少青枯病之發生。
七、
栽培抗病品種,使用健康移植苗或施用SH土壤添加物。



資料來源:青山貿易 GOOGLE

2014年5月2日 星期五

番茄的栽培管理方法

栽培方式

半停心型小果番茄栽培方式有較多變化,主要分為露地匍匐栽培棚架栽培兩種。

露地栽培依季節而異,秋冬季可採用露地放任栽培,春夏季則多採用隧道棚防雨栽培
棚架栽培主要利用錏管棚架隧道型棚架,錏管棚架依其外型可分為拱門型棚架及ㄇ字型錏管棚架。

ㄇ字型錏管棚架為番茄專用,高度為1.8至2.1公尺,寬度為1.2至15公尺,錏管支柱的距離為2~3公尺,各錏管之間再以塑膠繩或瓜果網固定植株。
嘉義縣近新港的一處搭用ㄇ字型棚架之番茄園


由於棚架栽培日照充足及採收方便,為高品質小果番茄的主要生產方式。
目前部份農民利用簡易塑膠布溫室內栽種夏季小果番茄,較不易受到風雨的侵害,確保夏季產量及品質。
江老闆的番茄園都是在溫室內栽種,不過屋頂似乎不是由塑膠布所封起來的


栽培管理技術
(一)育苗
小果番茄種子較大果番茄小。目前己普遍採用穴盤育苗,優良的幼苗對早期產量有決定性的影響,因在育苗期間,第一至第三花序的花序分化已開始進行,如幼苗遭受病害或營養失調,均會影響其發育。

(二)定植
小果番茄依其種植時期整枝方法不同,種植密度也不一。春秋作生育期較長,行株距可較寬,一般為行距75公分至150公分、株距60公分,夏作則為行距75公分至120公分、株距45公分。部分地區利用洋香瓜畦面,畦面為2.4公尺,則可每畦雙行植,株距45公分,整枝方式也影響種植密度,四幹整枝則以60公分左右為宜。
露地匍匐栽培,栽培密度為行距150公分,株距60~75公分,若採用隧道棚防雨栽培則行距為240公尺,株距75公分。

(三)整枝方式
小果番茄的整枝方式以雙幹整枝四幹整枝為主。雙幹整枝只留下第一花序下的側枝為主要雙幹,其餘之側芽則全部去除,此種整枝方式適用於果實較小、生長勢較強的不停心品種。台南亞蔬六號以使用四幹整枝方式,除原主幹及第一分枝為主要雙幹外,再留靠近地面之兩個強健側芽,使其形成第三及第四主幹。
每一主幹的二至三個花序必須摘除側芽,以防枝葉過度茂盛,第三個花序之後則可放任栽培。露地匍匐栽培可在生育初期摘除側芽,留6~8個主蔓後再放任栽培。

(四)肥培管理
番茄為茄科作物中根系較深的作物,根系可深達120~150公分,而茄子及甜椒根系則只達120公分左右。其理想的土壤為土層深厚,排水良好的砂質壤土。番茄忌連作,宜和水稻、豆類、玉米等輪栽,尤其曾發生番茄青枯病之病圃,更需特別注意。

(五)防雨栽培
夏季小果番茄生產的主要限制因子可說是雨害,突發的西北雨及豪雨,均會使果實產生裂果而失去商品價值,因此簡易(移動式)塑膠布網室便逐漸被利用做為夏季小果番茄的生產方式。
網室栽培的主要優點在於果實可於充分紅熟後才採收上市,果實糖度自然比露地栽培高出1~2度。目前網室栽培地區多集中在於嘉義縣。由於夏季網室內栽培較易產生高溫障害,番茄植株進入開花期後,網室兩側的紗網可捲開以增加通風,部分農友則使用遮陰網降低正午期間(上午10時至下午3時)的光照,以達到降溫目的。如果遇到連續的陰雨天,設施內相對溼度可達90%以上,容易引發葉黴病及尻腐病,此時葉面施用鈣肥可降低尻腐病的發生。


資料來源:台南區農業改良場專刊
圖片來源:自己



2014年4月23日 星期三

番茄的蟲害


在觀察及蒐集資料後,我們發現了番茄的蟲害主要有幾種常見的種類,如:

(一) 斜紋夜蛾  Spodoptera litura


分類
鱗翅目,夜蛾科

發生型態
1、2齡幼蟲甚小不易被發現,初齡至三齡幼蟲聚在葉背危害,僅食葉肉而留表皮,被害葉呈大面積透明薄膜狀,植株因而失去光合作用之功能,喪失水分而枯萎。斜紋夜盜蟲在3齡以後,日間潛入土中三至九公分處棲息,夜間鑽出危害常取食近上面的葉片因而形成大孔。對於直播的蔬菜幼苗,形成缺株。老熟後潛入土內化蛹。本蟲為雜食性,危害農藝、園藝、林木作物及野生植物。
防治方法
a.
成蟲可用性費洛蒙誘殺。
b.平時注意作物有無受害葉片,儘量在三齡前捕殺。
c.老齡幼蟲在潛入地面時,可在黃昏或清晨在園中直接捕殺。
d.施用藥劑時注意靠近地面部位。
e.藥劑施用時,請參閱植物保護手冊推薦用藥。

2014年4月3日 星期四

番茄園二次參訪4.3

大立種苗場番茄園第二次的參訪



一早和江老闆連絡我們第二次的參訪,下午便騎著機車前往種苗場,一到種苗場便看到老闆養的兩隻可愛小貓在門口玩耍,我們陪小貓玩了一會兒便開始了今天的工作。

種苗場內小貓


















我們先從觀察巡視番茄網室中的番茄狀況開始。
我們發現在上次噴灑完蘇力菌後,或許是因為已經隔了約兩星期,蟲害的情況仍然相當嚴重,番茄葉及莖上仍然有相當多的斜紋夜盜幼蟲,老闆則是說因為情況過於嚴重所以他也沒有特別的去除蟲了。




而在我們觀察的同時,發現了一顆奇怪的番茄,在果實的底端呈一圈黑腐狀,且同株其他果實也有類似狀況,一問之下原來這是種鈣營養缺乏的狀況,我們回去查了資料才知道當番茄缺鈣時,會出現"底腐"的病徵,可透過種植前施用些少許的石灰或是苦土石灰來改善,但有時並非是土壤中缺乏鈣肥,只是鈣肥容易被其他肥料的桔抗作用所抑制,導致作物無法有效吸收到。

缺鈣癥狀為底腐



在種苗場的一隅可以發現有一個區塊是專門在江小番茄裝盒及裝箱的,工作哦程序大致上為
從園內栽下好的番茄至桶內>>>在從桶內篩選不好的丟掉>>>剩下的秤重裝盒>>>裝箱。
在和工作的阿姨小聊了一下後,我們也幫忙阿姨進行裝盒的工作。
負責裝盒的阿姨

將不良的番茄從桶內篩選掉

將小番茄裝盒並秤重,一盒要在半斤以上

裝箱




在幫忙工作完之後完成了第二次的參訪,這次也學到了不少的東西,希望能在有下次的拜訪!!!

2014年3月25日 星期二

3/20大立種苗場-番茄園初次參訪!!!


2014植保育才第四組劉偉松.吳政霖-3.20大立種苗場初參訪,主題作物為番茄
  


大立種苗場位於嘉義八掌溪旁,處在蘭潭水庫及仁義潭水庫,水源充足且氣候舒適,適合種植各種作物,種苗場內主要是在做木瓜苗的組織培養,同時老闆也有在做其他有機的作物,我們很幸運地找到這個農場作為我們第一個參訪的地方。

種苗場外明顯的招牌

其中一個園區的入口

大立種苗場其中一隅




P.M.14:00
一早與種苗場的江老闆約好,跟他說我們是之前與他聯繫的嘉義大學植醫系大二同學,他便請我們直接到他的種苗場內。一到種苗場空無一人,我們也沒有找到我們這次的主題----------番茄園,晃了一會兒,種苗場內的員工從一旁的木瓜網室出來並告訴我們老闆及番茄園都在旁邊另外一個園區。最後我們找到了江老闆,也找到在他旁邊的數間番茄網室,剛好老闆正在製備番茄園內使用的天然殺蟲劑-蘇力菌(蘇力菌是一種昆蟲病原細菌,會產生殺蟲結晶毒蛋白,結晶毒蛋白具有專一性的殺蟲效果,並且對目標昆蟲以外的生物完全無傷害,因為蘇力菌的專一性和作用機制,被認為是蟲害防治的一種安全選擇)。



蘇力菌及相關農肥

吳政霖(左)及江老闆(右),老闆正在製備殺蟲劑


在噴灑蘇力菌時,為了使有效成分均勻懸浮,必須不停地攪拌,圖中老闆正在用電動攪拌器進行攪拌

左下為電動馬達


P.M.14:30
老闆跟我們說明完蘇力菌的特性,同時我們也說明了來這的用意及目的,老闆便很爽朗的讓我們自由去觀察及記錄。

其中一間番茄網室


在網室門外有多一層的網子來擋住室外的害蟲




P.M.14:30~P.M.16:00

這裡約有六至七個溫室在種植番茄,通通都是玉女番茄,有一個溫室是老闆自行交配出來的品種,其餘的溫室則是番茄自然進行授粉,我們挑了其中兩三間來進行觀察。
網室內的溫度明顯高於網室外,大概差了四至五度,有明顯的悶熱感。



番茄園其中一處,可見到有些株的番茄已經熟透,但仍有一些番茄為青綠色的

果實累累的玉女番茄





經過了兩個小時的番茄園小拜訪,我們完成了初次的參訪!






2014年3月23日 星期日

番茄的基本資料

                                      番茄



番茄學名Solanum lycopersicum),在中國絕大部分地區被稱為西紅柿(但並非柿樹科柿屬植物),是茄科番茄屬的一種植物。番茄原產於中美洲南美洲,現作為食用蔬果已被全球性廣泛種植。

番茄的「」字源自其外來之義(同「番石榴」等),但亦作草字頭的「蕃」(《國語辭典》在「蕃」字條下云:來自外國或外族的。通「番」。如:「蕃茄」、「蕃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