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5月21日 星期三

番茄的病害(1)-番茄青枯病(Tomato bacterial wilt)



番茄青枯病(Tomato bacterial wilt)

病原菌:Ralstonia solnacearum

原名Pseudomonas solanacearum E. F. Smith




病原生態:本病原細菌寄主範圍頗廣,可感染200多種植物,臺灣常見的寄主是茄科植物。本細菌為土壤傳播病菌,由根部傷口侵入植物體內,被害植株由根部釋放多量的病菌到土壤,感染鄰近健康植株根部,或經由灌溉水帶到其它田園感染。

病徵:本病為維管束病害,危害植物整株,主要由根部侵入。植株雖保持綠色,但快速萎凋而枯死,若病勢進展緩慢時,發病初期在下位葉的葉柄首先呈現下垂,而後葉漸次萎凋,同時莖部形成不定根。被害株莖部橫切,可觀察到維管束變褐色,以手壓之,有乳白色粘性的細菌菌泥溢出,如切取被害莖一小片段放入盛有水的玻璃管中,數分鐘後,大量病原細菌由莖部切口流到水中,顯現乳白色煙霧狀,此為本病簡易診斷法之一。


病原菌特色 : 

特點(一):青枯病菌會在土壤等待番茄出現

長期栽培番茄的農園為病原集中的巢穴。事實 上青枯病本身並非強悍的病菌,對於乾燥低溫環境條件及其他類細菌聚集的地方是較難生存。當面對這些逆境時,青枯病菌也無法形成耐久性的芽胞
  因此當隨著天氣變冷乾燥時接近地表的青枯病菌會死去而減少密度。 但這種弱菌卻會在缺氧的深土層突然變強,等待番茄根伸長而侵害之。

特點(二)青枯菌善於在水中游走

當隨著氣溫上升,番茄根會伸長並與土裡的青枯病菌接觸而受感染,進而影響 其的地上部。當青枯病菌接近地上部時會暴增於地表層。接著會隨著水份擴散至全 部田圃土壤。
青枯病菌的外表為身長約微米卵狀並繫著約 2微米的尾巴,作為推動其游走的 馬達,故當在有水的環境則很容易蔓延感染其他番茄株。

特點(三)容易經由線蟲及剪刀擴大感染區域

事實上,青枯病菌無法自己在番茄根上鑽洞而侵入,而是尋找有傷口的根部侵 入,特別是遭受線蟲侵害的根。換言之,線蟲可說是青枯病菌傳散的最佳搭檔,據研究,青枯病感染約有50% 是由線蟲傷害所促成,另外的50%中有25%是摘芽作業, 25%是由摘葉時之剪刀所傳染,也就是說是農友的作業所造成



防治方法:

一、
預防重治療,最好選擇稻田輪作。
二、
該病為細菌性病害,多由土壤傳播,發現病株隨時拔除。
三、
避免連作。
四、
不能偏用氮素肥料。整地時每分地用100公斤石灰調整土壤pH值。
五、
種植抗病品種。
(鄭安秀提供)
六、
充分曬田可減少青枯病之發生。
七、
栽培抗病品種,使用健康移植苗或施用SH土壤添加物。



資料來源:青山貿易 GOOGLE